找到相关内容6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宋释永明延寿论心王义至八识之展开

    而体融,体用交罗,一多自在。”[2]用多而遍,体一而融,心王心数,皆一多自在之诠显。  所以永明心王是总持心数之王,一一心中皆具王数,心王成观,有主力之“观照”,心数是所行众德,能所之义,心能本一,心...

    孔维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547545.html
  • 七觉支——菩提道上的七色桥

    解说七觉支如下:(1)念觉支指观当下的身、受、心、法,择一而观。观身分成观呼吸、观姿势、观动作、观语默…观四大非我﹙但五蕴又非四大不可﹚观身体每个部份﹙由发、毛、指甲、齿、皮肤、肉、腱、骨、髓、肾、心...

    张大卿 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0547750.html
  • 方立天著:慧 远

    根源——恒常不变的“法性”。他说:  生塗兆于无始之境,变化搆于倚伏之场,咸生于未有而有,灭于既有而无。推而尽之,则知有无回谢于一法,相待而非原;生灭两行于一化,映空而无主,于是乃即之以成观,反鉴以求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1549781.html
  • 印顺导师止观开示之特色── 吕胜强 美东同净兰若

    卷一七(大正二·一一八中)说: “修习于止,终成于观;修习观已,亦成于止。谓圣弟子止观俱修,得诸解脱界”。   依经说,有先修止而后成观的,有先修观而后成止的。...

    吕胜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654795.html
  • 常与无常——《物不迁论》及相关问题的再探讨

    式的说明,而其展开与落实是由僧肇《物不迁论》阐明的“物不迁观”完成的:  “‘无生无灭,毕竟空相’即是‘实相’,亦即‘法华三昧’要以罗什所宗的‘实相’为出发,展开成观释迦、多宝并坐的禅法,才是罗什传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43156932.html
  • 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题解

    证断德也。此二果德,酬其修因,故名报身。感报之时,其相云何?乃以如如智,照如如境。即是无上菩提之智与法性相应相冥,如水乳合。亦即始觉合本觉。始觉智与中道法身相冥,无能冥相,为成观故,强名此智为报身。 ...身。感报之时,其相云何?乃以如如智,照如如境。即是无上菩提之智与法性相应相冥,如水乳合。亦即始觉合本觉。始觉智与中道法身相冥,无能冥相,为成观故,强名此智为报身。   报身寿量者,由于法身非身非不身,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558297.html
  • 什么是佛法大义?

    十二因缘作粗相观后,便能生起变化所成的境界正受。五地现观一切诸法——包括自己庄严的意生身及化身、轮宝等——都是犹如幻化、好象是有,其实不是真实有,似有非有,都是自心如来藏变化所成,成就变化所成观,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4960209.html
  • 《华严法界观门》略论

    一一事相皆可成观,故略不明,总为三观所依体”[14]。澄观认为,在四种法界中,第一事法界本是指千差万别的现象世界,因此从本来意义上看并不存在“观”的问题。但此&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562030.html
  • 浅探华严宗三祖法藏之生平及著作文献

    前后,时世,因果,真妄,成观。       法界缘起章       略以四门指陈其要:缘起相由门,法性融通门,缘性双显门,       理事分无门。       圆音章       圆音义略作四门: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83262440.html
  • 关於《中观论颂》各品结颂的性质——以第十八品为中心的一个探究

    ,一九八八年第八版)。  4、成观,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》(高雄:文殊讲堂,一九九五年)。  5、梶山雄一著,吴汝钧译,《佛教中观哲学》(高雄:佛光出版社,一九九一年第四版)。  6、万金川,《中观...

    觉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662528.html